第203章、生意火爆(1/2)
春季,北旺乡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活动,各村的闲置山场都栽种了果树。
这是基于黑山嘴村食品厂建成,在全乡发展的一个新的产业项目。
为了做好植树活动,乡里聘请我们村的人,给各村进行统一培训。
每个村都选出两名素质高的人,到乡里参加培训。
有过这几年的技术积累,黑山嘴村的技术人员,完全可以轻松授课。
两天的培训安排的满满的,都是分享技术干货。
为体现重视,林书记亲自组织开班仪式,他做了重要讲话。
“同志们,发展林果产业是乡里的重点项目,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,把好栽种关,保障成活率……。”
培训完毕后,各村就开始栽树,山上到处都是忙碌的村民。
他们把希望栽下,更期盼着这些果树早点成活、长大、结果。
新产业项目也让乡干部忙碌了一阵子,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包村入户。
督促各村抢抓机遇,在最适合栽树的季节,把果树栽好。
各村忙着栽种果树的时候,黑山嘴村食品厂开始试运行。
老岳父亲自坐镇指挥,第一批水果罐头生产下线。
这些产品的质量没得说,老岳父在县食品厂干了一辈子,他对产品质量要求很严格。
我带着村干部,去往食品厂,品尝新产品,给干部们增强信心。
老岳父真是用心了,他结合村里的实际,又研发了部分特色产品。
第一批货物发出了,有客户采购了黑山嘴食品厂的产品。
聘请老岳父的最大意义就是,他熟知销售渠道,手头有着大量客户,村里企业的产品,不愁销路。
再就是,老岳父熟悉食品加工的所有工艺流程,他当过车间主任。
食品厂安排了部分村里人就业,人员不够用,还从附近村里招聘了部分工人。
一个村级企业,可以安排几十人就业,这里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。
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,此前从未外出打过工。
在老岳父的培训之下,她们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,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。
春暖花开时,黑山嘴村美如仙境,在这个春季,我们正式开启了网上直播。
我派出去学习直播和视频剪辑的年轻人,回到村里开通直播间。
开启了对黑山嘴村的全方位宣传,网络直播的宣传效果特别好。
很快,就有城里人陆续开车来黑山嘴村玩,玩累了,还有物美价廉的农家乐。
让客人们赏够美景,坐下来,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。
从最初的三三两两,到后来的陆续增多,黑山嘴村人用他们的热情,吸引着顾客。
甚至,有个别城里退休人员,在村里住上三几天,品味不一样的乡村生活。
现在,黑山嘴村逐渐有了人气。
记得当初卢教授设计产业时说过,客户要慢慢积累,品牌需要逐渐形成。
我们现在确实在一点点攒客户,因为黑山嘴太没有名气了。
为了保障服务质量,做好各类菜品,董志国每天都在各家来回转悠。
老头文化素质不高,但是做人做菜都是一流的,他在我的饭店耳濡目染,学会了许多餐饮方面的知识。
他边指导边纠正,让第一批农家乐示范户获得成长,逐渐从一无所知,变成餐饮方面的行家里手。
村里人第一次知道,原来开个饭馆,居然有这么多讲究。
她们都认真学习,用自己最大的耐心和热情,来对待登门的客人。
大的环境建设好,整体的产品起点高,自然会赢得顾客的青睐。
很多顾客登门,在这里住宿就餐,走的时候还买上一些豆包、粘饼之类的主食。
村里合作社也发挥积极作用,来回巡视,避免恶意竞争,监督各家经营行为,绝不准许欺客宰客。
有的人家很富有创造力,推出包天套餐,把吃和住连在一起,一天多少钱。
这种套餐很受顾客欢迎,他们可以交够几天的钱,然后就去游玩,不必再去想吃住的事。
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,在经营过程中,也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。
特别是有稳定客源后,有的人家开始动歪脑筋,想追求小成本大利润,饭菜质量下降。
说白了,就是太着急赚钱了,被顾客投诉,村里合作社出面纠正。
为纠正这些问题,我专门组织了会议,给农户上课,讲道理。
“我说,老少爷们,咱必须细水长流,不能急于求成,想一口吃个胖子,那是不可能的,如果欺客宰客,坏了咱的名声,再也不会有人登门,那就完犊子了。”我说的入情入理。
妇女主任也插话说:“监督这事归我管,今后,如果谁家玩邪的,再被投诉,我可就不客气,急眼了就给你关门,不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不想错过《我的村庄,我的河》更新?安装看书屋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